羊城晚報記者 張林 黃麗娜 凌越
  通訊員 陳晨 董淑婷
  留交會自1998年創辦以來,已有3萬名海外人才攜1.5萬個科技項目參會。百度李彥宏、華大基因汪建、藥明康德李革、銳博生物張必良、威創視訊何正宇等一大批海外學子在這裡邁出了回國創新創業的第一步。
  海外人才和創業者看重廣州什麼?在第16屆留交會上,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一批帶著項目準備落戶廣州、通過留交會已經落戶廣州生活多年的“千人計劃”專家,聽聽他們的心聲。
  4位“海歸”眼中的廣州
  “大部分‘千人計劃’專家回國創業選擇地點都是機緣巧合。”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分子生理與生物物理博士、深圳華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及首席技術官盛司潼說,比如說某地政府正好引進這個項目,就選擇了這個落腳點。
  盛司潼入選國家首批“千人計劃”專家,他告訴記者:“像我的公司,母公司在深圳,子公司在廣州,這是由於企業發展的需要。”盛司潼認為,目前全國的創業政策都非常好,地區差異不是特別大,因此創業者在創業時最重要的是考慮怎麼適應項目和企業的發展。
  “海歸”範群的企業已經落戶在廣州,“我選擇廣州是因為我是從廣州出去的,我對廣州有感情,珠三角對環保產品的需求突出,特別是汽車尾氣凈化處理,而且解決城市霧霾的需求非常迫切,這也是我選擇廣州的原因。”範群告訴記者,他們得到了廣州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廣州政府對高科技的渴求領先於全國。
  另一名“海歸”薛松直言,相比北京、上海在芯片領域的發展,廣州比較落後,但是中國的電子行業在珠三角的發展是最好的,最終的客戶都在這邊,所以廣州有很好的優勢。對於選擇創業落戶的地點,薛松告訴記者,資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跟長三角的城市的產業園進行過不少的交流,我發現廣州的支持力度非常大,這也是吸引我們的地方。”
  石益堅是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後,斯坦福研究院資深科學家,這次帶著項目準備回國創業。他坦言,選擇落地的因素有很多,一是資金支持的力度要夠大,二是能不能找到要用的人才,以及其他例如配套等方面的因素。
  張必良在穗的成功創業
  “走來走去,還是覺得這裡好。”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海歸科學家張必良深有感觸。
  十年前,張必良帶著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項目遍訪全國開發區,最終落戶廣州科學城。如今,近2000家科技企業、2000多名海歸在此創新創業,六成領軍人才落戶於此,張必良可以隔三差五與20多位國家“千人計劃”的友人聚敘。他的朋友們分散在蘿崗區重點打造的六大產業集群,引領著國內最具活力和前沿的科技創新企業。
  廣州科學城創新大廈是政府為留學人員歸國創業建設的孵化器。作為中央“千人計劃”和廣州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入選者,入駐孵化器的張必良,得到了政府所有的政策扶持。
  他介紹說,20年前,政府就以單位土地產出、納稅作為效益指標,很有前瞻性。落戶開發區時,為他貼身服務的部門叫企業籌建領導小組辦公室,後來改設企業建設局,這樣的政府常設機構,在廣州是首創。“在蘿崗,從項目談判、引進到籌建、落地,都有人全程跟進服務,很容易找到相應部門做相應事情,不出區就能辦成企業所有想辦的事。”
  目前,張必良的生物科技公司,已成為中國“基因沉默”產品市場第一品牌,占全國八成市場份額。
  在蘿崗,像張必良這樣成功創業的留學人員有近千人,蘿崗區內擁有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截至去年底,累計引進2220多個項目。
  “我們吸引人才有三個優勢:產業吸引、生態環境優良、政策優勢”,蘿崗區區委書記駱蔚峰透露,區里制定了“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努力在2015年前吸引100名領軍人才、1000名骨幹人才和10000名技能人才,構建起各類人才全面發展的“人才金字塔”,打造自己的人才特區。
  明年廣州將出台
  “羊城人才計劃”
  記者在留交會上瞭解到,廣州市人才工作局2014年準備整合出台一套新的人才政策,初定叫做“羊城人才計劃”,吸引更多人才能夠落戶廣州,加大對創新創業團隊和個人的扶持。
  據廣州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長、留交辦主任傅文波透露,“羊城人才計劃”將人才支持與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讓人才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也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堅實的保障。明年廣州也會以更主動的態度推動人才與產業融合。
  張林 、黃麗娜 、凌越、陳晨、 董淑婷  (原標題:“海歸”落戶廣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hmycnypca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